一个演员出名的方式有很多,大部分人是靠着精湛的演技,但也有那么一部分人有着不一样的演绎人生,他们就是特型演员。
这是一群很特殊的演艺工作者,因为他们的一生只需要演好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还往往是国家领导人。
既如此,就要求该演员不仅外貌要与演绎对象高度相似,还要技艺精湛,更要品行端正,非如此则无法让观众信服,无法让社会认可。
而要说对一个特型演员最高的认可,莫过于让演绎对象的亲人也为之动容。这不,著名特型演员王铁成的一次表演,就让周总理的遗孀邓颖超同志愣了神......
说起特型演员,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人应该是古月或者唐国强,毕竟他们两人扮演的毛主席太过出名了。
尤其是古月,他的形象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举手投足更显伟人风采,即便是国家干部和将领见了也要为之肃然。
而在毛主席之外,其他国家领导人也是有特型演员的,比如饰演邓小平的卢奇、饰演朱德的王伍福、饰演陈毅的谷伟,都是很出名的特型演员。但在今天,我们要讲的却不是他们,而是饰演周总理的王铁成。
其实周总理的扮演者,并不止王铁成一人,如刘劲、孙维民等人都曾当过周总理的特型演员。要说其他两位,也都是十分出名的特型演员,都在荧幕上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是孙维民,其自从1995年在《七战七捷》一剧中扮演周总理以来,很快就征服了观众。
孙维民明明是一个大连人,却硬是能操着一口夹杂着京味的淮安话,带给观众一个鲜活的人民总理形象。
与通常扮演中老年总理形象的孙维民不同,刘劲主要是扮演中青年时代的周总理。刘劲是四川人,而演员出身的他起初并不是周总理的特型演员,他是在1995年扮演《宋家皇朝》中的张学良时被导演意外看中,从此走上了特型演员的道路。
1997年,电影《长征》上映,唐国强在此片中第一次扮演了毛主席,而刘劲则首次扮演周总理。此后的时间里,刘劲在荧幕上六十多次出演周总理,也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同行”,王铁成可以说是孙维民和刘劲的前辈了,因为早在七十年代他就已经在扮演周总理了,而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1977年的话剧《转折》,同年还有一个话剧叫《报童》,至于其首次在电影中扮演周总理,则是1978年的《大河奔流》。
因此,相比于同行,王铁成起步更早,成就或许也要更高一些。然而,王铁成能走到这一步,也经历了相当曲折的过往。
1938年,王铁成出生在了北京东城区一个富商家庭,有着十分优渥的童年生活。很具宿命感的是,王铁成一家定居的演乐胡同和旁边的本司胡同当年是演艺工作者的聚居地,彼时著名的“马谭奚杨”四大须生中的奚啸伯就住在这里。
因为对京剧十分热爱,王铁成十二岁的时候就拜奚啸伯为师,跟着他学了很多年的戏腔。不仅如此,王铁成还借着收音机学马三立的相声以及骆玉笙的京韵大鼓。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的王铁成就已经显露出对演艺生活的向往,这也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
因为太过专注学习戏曲,王铁成一度荒废了自己的学业,高中连续两次留级,他的文化课后来也一直没有补上来。
事情到了这一步,王铁成干脆就放弃了考普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他的梦中象牙塔。于是在1961年,已经二十三岁的王铁成报考了中戏表演系,可临近考试了他还不知道表演是怎么回事。
一番寻思后,王铁成骑车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花一块钱看了场名为《日出》的话剧,然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表演。
当年的中戏并不好考,报名的学生有三百多,但录取名额只有十八个,王铁成为了入围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他最终还是心想事成,成功被中戏录取了。
大学里的生活十分快乐但也有压力,因为考核十分严格,他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留下来。到最后,十八个人中还是有两个同学被劝退,好在王铁成顺利毕业,并被分配到了中央儿童艺术剧院当演员。
在二十七岁的年纪来当演员,其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比较吃香的少年或者青年形象与王铁成已经无关了,他也只能在团里跑龙套,演一些连台词都没有的配角。
这样的现状自然不是王铁成想要的,但他眼下还无力更改自己的命运,而他无法预料的是,更倒霉的命运其实还在后面。
工作后不久,王铁成的姐姐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对方是著名作曲家闫述诗的女儿,名叫闫莉莉,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当音乐老师,而她比王铁成小两岁。在北京的一所公园里,王铁成和闫莉莉相了亲,而他们互相都很中意。
然而,不等王铁成高兴几天,他们一家因为阶级成分的问题被赶出家门,不得不四处借宿。由于不想总是麻烦亲戚,王铁成干脆就在单位公厕旁的草棚子里安了家。
如此一来,自觉卑微的王铁成就对闫莉莉提出了分手,可闫莉莉丝毫没有嫌弃落魄的王铁成,她说:“今生我跟定你了,你流浪我就跟你去流浪!”
这番话就像一团火焰般温暖着王铁成的心,也让他从此对这个女孩倾尽所有的爱。
1967年,王铁成和闫莉莉成亲,但此时的他们一无所有,甚至于王铁成依旧要住在草棚子里,而闫莉莉只能住在娘家。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年,之后王家的生活才恢复了正常,单位也给王铁成分配了一套十五平米的房子,他们夫妻才终于能在一起生活。这一刻,王铁成以为自己的人生天亮了,但属于他的另一个厄运已经在路上了。
1970年,即将下放到农村劳动的王铁成得知妻子怀孕,他对此十分激动,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寄托了他对生活全部的希望。
此后的每个月,王铁成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津贴寄回家,一共十四块八毛钱,总算能给孕中的妻子一些照顾。
而等到寒冬腊月,京城内外飞雪飘飘的日子,王铁成的孩子出生了。但是,不等一家人高兴一会儿,这个孩子就被查出了先天性的智力障碍。
天再次暗了,笼罩在王铁成夫妇心头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闫莉莉时不时地哭泣流泪,而王铁成一星期暴瘦十五斤。
很多人都劝他们夫妻放弃这个孩子,将他送到孤儿院或者直接遗弃掉。但当着父母和岳母的面,王铁成和妻子却坚定地表示:“毕竟是自个的孩子,多难都要照顾好他,治好他的病。”
从那以后,王铁成夫妇就不断带着孩子求医问药,为此耗空了积蓄,变卖了家产,甚至连过冬的棉衣棉鞋都卖了,但依旧没有治好儿子的病。可哪怕如此,他们也不曾放弃。
闫莉莉为了给孩子治病筹钱,去了香港打工,而王铁成则开始更努力地参演各种节目,包括接拍影视剧。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王铁成的演艺人生有了新的起色。
时间来到1976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这一年的年初去世了,全国人民都因此沉浸在悲痛之中。不久之后,相关领导就计划导演一部话剧来纪念周总理,这部作品就是《转折》。
节目定好了,演员怎么办呢?准确地说是由谁来演周总理?
为了追求在外形和神态上都做到神似,相关部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海选周总理的特型演员,而王铁成就在这时被选了上去。
在所有参与选拔的演员中,王铁成是最具资质的一个,他在化完妆后,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周围人都说:“像,太像了!”
于是,有关领导立刻拍板,就是他了!在被确定为周总理的特型演员后,王铁成也很兴奋,但他同时也知道自己责任重大。
王铁成在回家后立即四处搜寻关于周总理的影像资料,然后对着资料不断练习模仿。正是因为王铁成的这份勤奋付出,《转折》一剧在1977年登台后大获成功,其在北京引起热潮。
人们在欣赏剧目的同时,也对王铁成的演绎赞不绝口,而这也吸引了身为总理遗孀的邓颖超同志。
1978年,中央儿童剧院再次将《转折》搬上了舞台,邓颖超也在此时到剧院观看了演出。当王铁成饰演的周总理说着:“小同志,刚才的冲锋号......”
出场的时候,邓颖超的神情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她先是陷入到了震惊中,旋即又流露出无限的伤感,而泪水也不自觉地从她的眼眶滑出。
表演继续在进行,邓颖超也看得愈发专注,并且她的身体一直是前倾着的。而不多时,两鬓泪痕的邓颖超更是在座位上呢喃着说:“恩来,是你吗?”
在《转折》一剧中,王铁成的戏份并不多,只有十四分钟。但就是在这十四分钟里,观众一共鼓掌十七次,期间更有多人激动流泪,你就可见王铁成的表演究竟有多么受大家的认可了。
当然,最高的认可还是来自邓颖超,她在表演结束后专程来到后台与王铁成见面,并神情激动地说:“谢谢你,谢谢你的表演,让我仿佛又看到了恩来。”
邓颖超的认可让王铁成深受鼓舞,激励着他在扮演周总理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在1978年,王铁成满怀信心地接下了《大河奔流》这部戏,首次以周总理的形象登上荧幕。
在这部电影上映一年后,时值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召开,王铁成借着电影的成功也曾与会,并被邓颖超邀请前往西花厅做客。
在那次见面中,邓颖超和王铁成谈了很久,也给了他一些建议。关于那次谈话,王铁成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我和周恩来都是党员,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你们也要牢记这一点!”
正因这句话,让王铁成意识到他作为演艺工作者,不仅要演好周总理的“形”,更要演好周总理的“神”。
从那以后,王铁成对周总理的钻研,也就不仅局限于影像资料中的形象神态,更在于其内在的思想,他也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事实上,在文代会闭幕的晚会上,邓颖超还给王铁成提出过一个建议,那就是:“保留历史的真实性。”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当时的很多文艺作品在编排革命年代的故事时,往往为了突出领袖人物的某些特质而编造历史情节,比如就有作品拍出了南昌起义前周总理拿着照片给邓颖超打电话的情节,这就和历史完全不符。
邓颖超的嘱咐给王铁成提了醒,因而后来拍摄《周恩来》时,王铁成特地对剧组提出了三条意见,其中一条就是:只要有利于真实刻画周总理,哪怕是敏感的,也要上马。
导演丁萌楠在听了这句话后觉得很犯难,可邓颖超得知后却坚定表示:“这个意见很好,我赞同。”
正是因为邓颖超的支持,才有了名作的诞生,而王铁成也凭借这部作品拿下了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从1977年首次出演周总理,到1991年凭借《周总理》这部作品拿下影帝荣誉,王铁成走过了相当不平凡的十四年,而他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然而,就在声名鼎盛的时候,王铁成却突然从演艺圈退隐了。繁华过后,王铁成选择把时间留给家人,陪伴自己的父母妻儿。
在王铁成退隐后,邓颖超也没有忘记他,依旧在关怀着他的生活。其实在早年相识后,邓颖超就多次给王铁成写信,并叮嘱他:有难处就告诉我。
王铁成曾经也想给邓颖超写信,但每每提起笔后就又犹豫了,最后也只是说些问候的话。而在信中,王铁成时常亲近地称呼邓颖超为“邓妈妈”。
邓颖超要比王铁成大三十四岁,从年岁上来说,这样称呼也是毫无问题的,这也说明了二者关系的亲近。
到1996年,邓颖超还继续接见过王铁成,并让他写过一份家庭情况报告。在得知王铁成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儿子后,邓颖超在对王铁成表示赞赏的同时,也请来了吴阶平院士为他的儿子治病。
虽然病没有治好,但吴阶平告诉王铁成: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孩子的各种技能。于是,晚年的王铁成夫妇一直费尽心思教儿子学乐器,从打小锣到弹钢琴,他们都很用心地去教。
到1999年,王铁成在顺义区的农村买了块宅基地,一家人从此搬到了自建房中居住,过着平淡而温馨的生活。
时至今日,王铁成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儿子也已经年过半百且没有婚嫁。据老人说,他们为儿子攒了笔钱,准备以后送他去养老院生活。
生活这个词在王铁成的身上得到了一番淋漓尽致的演绎,它时而苦涩、时而幸福,其中幸福总是短暂的,苦涩才是主旋律。一副面孔,或许就是老天对他最大的温存,让他通过扮演周总理而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我们同时也要赞叹老一辈演艺工作者在艺术工作上的勤勉态度,他们的认真为我们带来一幕幕视听盛宴,更为我们复现了一个时代。可见,每一个向阳而生的人,最后总能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下一篇:没有了